欢迎进入江苏华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24小时服务热线 0517-87225988
企业名称:江苏华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17-87225988
手机:17714508149
免长途:4008280283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经济开发区九牛路4号
网址:www.p2pwool.com
地下综合管廊技术是将电力通讯电缆、煤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网络及有线电视光缆等2种以上的管线收容在地下同一个隧道内共同敷设,便于以后的维修管理与扩容。地下综合管廊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检测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并为检修、维护、增容等工作预留了操作和交通空间。该技术路线既节省了用地面积,便于管理,又可降低噪声污染,提高地面环境质量。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由于具有诸多优点,所以结合城市的规划建设集给水、供热、供电及通讯等为一体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便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综合发展。然而就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实施和管理主体不明确,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撑。
目前我国综合管廊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并不完善。已建综合管廊的建设实施主体在各地均不相同,且后期监督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管理效率低下。
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需要各管线单位的协调和利益博弈,然而目前我国的市政单位独立运营,电力、通讯、燃气、自来水等部门对于是否选择进入综合管廊的意愿和需求不同。由于国内尚没有类似于日本“共同管道科”专门负责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理的机构,在政策和具体方案的确定、投资建设的监控和后期运营监督与维护上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或模式。各管线单位为实现各自利益的Z大化,不会放弃较低成本的直埋管线而主动选择综合管廊。另外,因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与固定的管理机构,在各类管线维修养护或扩容增容时易产生矛盾和混乱,影响管线单位对是否入廊的选择,阻碍综合管廊的发展。
同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要求、审批流程、收费机制、监督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使综合管廊建设实际推进工作困难重重。
创新不足,采用PPP模式仍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综合管廊项目初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目前已建综合管廊大多采用政府财政全额出资建设,无形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2014年9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旨在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缓解政府财政负债率和短期融资压力。可以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将成为未来我国综合管廊投资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综合管廊仍有如下问题尚需解决。
1.收费机制不明确,运营收益难保。
由于目前管线单位入廊的收费机制与标准、管廊运营方式与成本还未出台明确的规定,在投资分析中,对未来管廊运营成本和运营收益2部分内容分析不准确,导致较难计算政府提供的补贴,将来管廊运营收益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不理解“风险分担”。
由于目前地方政府对PPP模式中“风险分担”理解不到位,甚至将“风险分担”理解为“风险共担”,将应由政府分担的部分风险让社会资本承担。部分城市提出,项目公司通过向管线单位收取廊位租赁费、管廊物业管理服务费和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等方式取得合理投资回报,管线单位入廊费的风险由项目公司承担,政府协助项目公司收费等。在管线单位入廊收费的问题上,地方政府希望将此风险交由项目公司承担,这不符合PPP模式风险分担的原则——由Z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的风险。项目公司缺乏行政权,无法保证管线单位是否入廊,并不应该承担此类风险。
3.社会资本投资压力大,不确定性及风险大。
由于新设立的项目公司信用评级较低,地方政府要求社会资本在PPP项目中投入较高的资本金以解决建设期融资的问题,而较高资本金的投入与整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及回报不匹配,尤其是在未来管廊收益不确定性较大的前提下,造成社会资本投资压力大、不确定性风险大。
4.地方政府捆绑打包,增大未来投资风险。
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国家对地方综合管廊建设的补贴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过程中,要求社会资本拥绑打包更大的建设项目,用中央补贴资金拉动地方大项目建设的行为,造成投资风险的大幅增加。
缺乏科学系统性建设规划,规划执行力度有限。
1.缺乏城市地下管线信息。
我国城市传统直埋敷设的管线较多,年代较久,很多城市尚未建立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地下空间的规划,特别是综合管廊的规划带来巨大影响。
2.缺乏系统规划。
综合管廊系统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网络系统规划应先于建设完成。然而目前我国各城市的综合管廊建设大多以孤立的试点工程为主,对于城市全市域内的管廊建设需求、线路布局、断面形式、建设时序等缺乏科学系统性的分析和规划,建成区管廊覆盖率低,建设规模小,服务范围有限,存在“投资省、断面小、管线少、局部化、枝状化”的特点,无法Z大程度发挥综合管廊的建设效益。
此外,由于规划方法的不完善与对理念理解的不深入,综合管廊系统的层次等级较为模糊,已建设的管廊主要以支线管廊和缆线管廊为主,市区范围内的干线综合管廊极少。随着中央大力推广综合管廊的建设,以及国外先进规划经验的交流分享,国内已开始推广全市域范围内的系统规划,如六盘水市、白银市等。
3.缺乏超前规划。
综合管廊的设计寿命为100年,其规划必须考虑一定的超前性,在满足城市未来的发展,预留足够管线空间的同时,也要避免空间的浪费。
国内有些管廊系统入廊管线少、断面小,不能满足管线的新增扩容需求。如上海张杨路的综合管廊在部分路段内的电力线路已经饱和,但是由于规划设计之初缺乏预测,给水管道和燃气管道都因管径的改变或管线要求的变化而空置。综合管廊的一大特点是一旦建成,无法轻易扩大内部面积,除预留管线空间外,无法再增加新的收容空间,所以超前规划可为未来城市市政设施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使综合管廊在全寿命期内发挥Z大价值。
4.缺乏强有力的执行
综合管廊的使用牵涉到不同的管线单位,在编制专项规划时应协调各管线的走向和位置,避免出现管线与管廊走向不一致的问题。然而我国市政建设方面各种管线分属不同单位,报批和施工不同步,各权属单位与规划部门缺乏配合,大幅增加综合管廊项目的实施难度。因此,即使部分城市已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规划的执行力度仍十分有限。
设计施工技术偏传统,老城区建设成本过高。
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廊的断面设计普遍采用矩形单舱或多舱形式,在人员出入口、管廊交叉口等特殊部位以及与其他地下结构共同设计的经验相对缺乏,后期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运营管理问题不断。
此外,综合管廊的施工仍以明挖现浇法施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施工质量低下,后期结构渗漏及变形缝开裂频发。老城区由于受到道路交通和周边建设条件影响,无法采用大面积明挖法施工,相关暗挖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尚有不足,尤其利用盾构法或顶管法施工的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缺少设计和施工实践。
运营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成本偏高。
地下综合管廊由于高昂的运营维护成本,加上收费机制不明朗,管廊运营存在困难。
目前综合管廊主要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效率低、成本高;设备维护水平低下,寿命短,故障率偏高,维修成本高;廊体节能措施少,耗能严重。这些问题都导致管廊运营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为此亟须引入更高效、更低廉的管理模式和技术。
以上是江苏华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为您带来的相关资讯,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公司官网!